曾几何时,菲律宾曾是亚洲少数几个中等收入的国家之一,甚至被誉为接近发达国家的地方,曾经是东南亚人们向往的天堂。然而,时至今日,马尼拉的景象却成了繁华的酒店与贫民窟的鲜明对比。如今的菲律宾,似乎已经变成了“穷人的地狱”,马尼拉的贫民依赖着富人丢弃的垃圾为生,令人感到极其迷茫和无望。
那么,菲律宾为何曾经如此辉煌?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其中的重要原因。菲律宾位于东亚的正南方,毗邻中国的福建和广东,成为了贸易的集散地,也是中国商人向南拓展市场的重要中转站。对于西方殖民者而言,菲律宾则是进军东亚的跳板。正因如此,菲律宾曾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关键节点。
在历史上,菲律宾的资源尤其丰富,热带水果更是北方市场的热销品,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菲律宾的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。为了种植这些农作物,种植园不断扩展,城市逐渐建立,菲律宾的城市化也开始初步形成。
展开剩余69%然而,这种发展并非健康的模式。大量的土地被殖民者垄断,形成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。而正是这种现象,逐渐为菲律宾的衰退埋下了隐患。1898年,美西战争后,美国接管了菲律宾。美国的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,菲律宾逐渐沦为美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。美国签订的《佩恩-阿尔德里奇法案》使得菲律宾的资源几乎被美国无偿掠夺,国内工业的脆弱性在失去西班牙的保护后变得愈加明显。
到1939年,菲律宾的本土工业几乎陷入停滞,国内的劳动者更多为外国资本工作。尽管外国资本大力注入,菲律宾的现代化进程却不如预期,反而变成了低端商品的生产基地,经济结构严重扭曲。尤其是美国的贸易控制,导致菲律宾几乎无法摆脱低端消费品的生产模式。大量依赖外资和外贸的菲律宾,彻底失去了自主发展的机会。
独立后的菲律宾仍然延续了这种模式,美国资本逐渐变成了“中间人”通过门阀家族来间接控制菲律宾经济。与殖民时期不同的是,门阀家族比外来的殖民者更加狠毒,他们大肆剥削工人,压榨资源。菲律宾工人的收入下降,国内经济出现严重萎靡,贫富差距不断扩大。最终,菲律宾的财富高度集中在10%的家族手中,而贫困阶层的生存环境则变得愈发艰难。
今天的菲律宾,阶级固化已经成为现实,穷人即便再努力,也很难脱离贫困。出路似乎只有离开这个国家,但对于大多数菲律宾人来说,离开意味着失去家园,去往未知的地方。
菲律宾曾经因其资源丰富、地理位置优越而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,但由于不合理的殖民政策、外资控制及门阀家族的剥削,最终导致了今天贫富差距悬殊、阶级固化严重的局面。
发布于:天津市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